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苏办发电〔2021〕79号)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对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经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逐级审核,确定了我市6个先进集体、12名先进个人为拟推荐对象。
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我市拟推荐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1月24日至11月30日。公示期间,如发现有影响推荐的问题,请通过电话、传真、面谈、信函等形式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创建达标评比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实事求是,提供具体线索或事实依据,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应署实名,并提供联系电话。
联系方式:
1、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电话:87367940、87930132(传真)
地址:扬州市文昌中路460号5号楼
邮政编码:225000
2、市创建达标评比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电话:80978027、80978333(传真)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扬子江中路746号
邮政编码:225003
附件: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中共扬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扬州市创建达标评比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1年11月24日
附件
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先进集体推荐对象(共6个)
1、中国共产党宝应县夏集镇委员会。该镇党委擦亮生态底色,建设宜居家园。科学规划全镇生态农业产业布局,新建污水处理厂,创成省级美丽乡村9家、三星级康居示范村1家、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扩建占地130亩的文化体育休闲公园,投资1800多万元建文体活动中心。坚持农旅融合,依托景坤园和桃花源,形成了生态游、美食游、文化游和休闲度假游等响当当的“夏集名片”。游客年总量超过12万人次。村村建设村级互联网服务站。开展10多项服务,打造电商平台,推动地方名特优农产品上行,电商平台交易额5000多万元。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流转土地7万多亩、占比近90%,平台交易额4亿多元。2018年率先在全县化解村级集体债务。成立宝应县振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9家,建成省示范标准卫生室6家,市合格卫生室9家,定向培养50名乡村医生。投入300多万元,对校舍、教师办公室进行维修、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中国共产党高邮市卸甲镇委员会。该镇党委坚持把产业兴镇、富民强镇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中汽研高邮汽车科创园、扬州电动工具特色园,全面建设改革先行镇、产业基地镇、市级重点镇、民生幸福镇。全镇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称号。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出口总额1.7亿美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15元。
3、中国共产党仪征市马集镇委员会。该镇党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狠抓三农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多亩,黑莓、茶叶等特色农业规模近万亩。2017年成为省农委重点培养的农业特色小镇,2019年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现场会参观点。规划创建高质高效绿色水稻创建5000亩示范方、开展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10150亩,申报绿色食品10个,探索种植富硒大米1500亩。精准落实各项举措,实现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全部就业,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与助学活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均已实现脱贫。实现全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全覆盖,农村垃圾设备配套达100%,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0%以上。建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筹备建设乡村振兴展览馆,突出引领熏陶,推动乡风文明。成立指挥调度中心,建立13个综合网格,配备兼职网格员13名,配备专职网格协理员1名,形成事件快速办理、迅速反馈、及时评价运行机制,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4、中国共产党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委员会。该镇党委坚持党管农村,所有村(社区)完成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所有村(社区)实现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蔬果和优质稻米,建成优质蔬果设施生产区120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家,创响了吴家桥、苏扬、中月等特色农业品牌。坚持文化引领,建成全区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志愿者“暑期国学讲堂”经验被新华社报道,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江苏省民间艺术节,举办各类大型公益演出100多场。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个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绿美示范村庄。坚持改革创新,在全区率先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改革试点工作,15个村(社区)全部实现委派会计异地交流,制定完善“1+N”配套管控制度,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5、中共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长塘村委员会。该村党委充分结合实际,坚持特色强村、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在扩大樱花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琴筝产业。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一条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实现三业总产值6.85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万元。该村按照“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将华实特种林食品厂200亩工业用樱花扩大到2000亩,并引进了樱花新品种,拉长花期,实现从传统的原料加工向休闲观光和食品深加工转型,初步形成了“樱花四月下甘泉”的赏花经济,已连续举办七届“甘泉樱花节”,每年赏花游客突破40万人次,带来经济效益约5000万元。该村通过乡贤能人和返乡大学生创业引领,有近40家知名琴筝企业入驻园区,集聚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三代能手”和“三代新秀”,带动周边农民近2000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过亿元。
6、中国共产党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委员会。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创成“全区领先、全市一流”的沙头特色党建品牌,产业快速发展,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省级永久蔬菜基地1.4万亩,年生产各类优质蔬菜10万吨,注册国家地理证明标志商标2件,获批广陵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增5000万元以上列省投资库项目30个、市级亿元以上项目4个、“绿杨金凤”创业项目1个,新培育亿元企业4个。引入了苏中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城项目,建设“黄金市场带”承接市区蔬果、水产、家禽肉类等农贸市场转移,形成区域特色的农贸物流集散中心;成立了广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国有平台进行特色品牌培塑,做响“沙头优品、广沙优选”农产品集体品牌。美化镇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资近2亿元,绿网、水网、管网水平再上新台阶。投资近1.2亿元新建连三圩排涝站、河道疏浚、生态打造等水利工程。
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共12名)
1、袁强华,男,汉族,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中共扬州市委农办副主任。该同志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起草了一批农业农村政策性文件,推动完善党管农村的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乡村振兴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6%,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89%,实现农村环境管理常态化。准确把握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起草制定农村防控策略,大力推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有效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市农业农村局被评为省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2、王伟业,男,汉族,1984年6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共扬州市委农办综合处处长。该同志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认真做好乡村振兴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做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调研汇报乡村振兴工作,承担综合报告、重要文稿和指导“三农”工作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先后起草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领导讲话,年度起草相关材料200余篇。积极投入全市乡村振兴重要活动的组织协调,全程参与全国乡村产业振兴会议申报、领导讲话、考察点打造、路线摸排、现场引导、视频导播、新闻宣传、经验总结等各项工作,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我市农业农村特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身心投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投入抗疫一线,主动担当,默默奉献,为有效防止疫情在农村地区扩散做出积极贡献。
3、宋芸,女,汉族,1990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处四级主任科员。该同志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各方面成绩突出,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获得江苏省住建厅开展的以“田园乡村”为主题的“2017第四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并获得公众组第一名,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年度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获得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年度先进个人。该同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全市14527户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扬州市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省级传统村落61个目前位居全省第一,为我市村镇建设工作贡献突出。
4、孙爱国,男,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扬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该同志曾任扬州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就业培训科科长,现任扬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三次,13次受嘉奖奖励,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上级表彰为:扬州市国家级“双创”城市创建先进个人,江苏省创业导师,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他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工作十五年,始终心系农村农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引领农民就业创业。积极打造“双创”高质量发展平台,推进农村基层创业指导服务站建设,打造26个返乡农民创业孵化基地,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发放创业富民免息贷款,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累计培训、扶持、帮助了5000余名有志创业的农村户籍大学生、回乡复退军人、返乡农民想创业、会创业、创成业,实现了农民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全方位提升了扬州乡村人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
5、戴生斌,男,汉族,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创建管理处处长。该同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牵头制订《扬州市乡村文明新风十项准则》《关于扎实推进县(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牵头组织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进会等,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开展村规民约修订、优秀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案例征集等活动,协调市级资源深入农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提高全市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创成省级文明村66个,省级文明乡镇23个,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72.33%;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58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6、吴爱平,男,汉族,196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宝应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该同志在担任山阳镇党委书记期间,推动山阳镇创成“中国羽绒名镇”,作为全市担当实干乡镇党委书记典型在《扬州日报》头版宣传。担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以来,坚持带头谋划,研究落实县委二号文件、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高标准完成省委乡村振兴巡视工作,农机安全监管“柳堡模式”全省推广,创成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实绩首次考核获得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扬州唯一。
7、郭有根,男,汉族,197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邮市临泽镇朱堆村党总支部书记。该同志任职以来积极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先后吸纳大专以上学历的4名青年到村工作,发展党员2名,培养后备年轻干部2名。抓经济建设,探索强村富民的双赢新路,到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多万元,全村52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组织创建朱堆村史馆,挖掘红色文化,促进村民素质提升。2016年投资15万元创建朱堆村史馆,2016年初建成朱堆村红色教育基地,朱堆村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扬州好人、高邮好人、临泽好人8名,2018年被评为高邮市唯一好人村。为村里共新建桥梁27座,新建排涝泵站3座,农田灌溉泵站29座,改造道路4.4公里,农田基础建设得到了提升,改善农业生产。
8、杨永春,男,汉族,1970年2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仪征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该同志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三十年如一日,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围绕脱贫攻坚,他积极推进相对贫困省级试点工作,仪征市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围绕农业生产,他创新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利用云服务推广侧深配方施肥,创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围绕环境整治,他全面统筹、火速推进,在全省首批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省级验收;同时,狠抓长江禁渔,织牢网格体系,“技防+人防+机防+铁脚板”结合,全面完成省定任务,仪征市农业农村局获评2021年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围绕乡村振兴,他有效落实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创成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11个,国家级示范社14个,初步建成4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和9个特色产业园,仪征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恢复生猪生产工作位居扬州首位。
9、谈有林,男,汉族,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江都区丁伙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作为一名农村支部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责任,二十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促进新庄村发展的事业中,积极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创建永红苗圃场,引领442户农户创办新沟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领办合作社采取“5+1”综合社会化服务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使村集体和农民分享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发展模式获得的利益成果。2020年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的村民年收入高于当地未入社农户的20%以上,村民在合作社打工累计年收入7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2018年该合作社获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近年来,共疏浚村庄河道3900米,打造农村公路10多公里,新增路灯400多盏,村主要交通干线新建桥梁3座,美化了居住环境。
10、贺宝兰,女,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邗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邗江区政府党组成员。该同志自2017年分管农水交通工作以来,带领条线同志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形成《高点谋划、高位推进,谱写邗江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调研报告,对推动全区乡村振兴、更好起步“十四五”“三农”工作发挥了较好参考作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乡村服务业,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552万元,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1%,连续多年粮食稳产在2.45亿斤以上。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6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38个。聚力精准施策,扎实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全区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全部脱贫。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45929本,发证率98.07%,2020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
11、王兵,男,汉族,1970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党委书记。该同志担任头桥镇党委书记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加快产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社会治理。坚持高点定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先后为头桥引进东部湾、亚光等1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800亩,新添“稻鸭、稻虾”等综合种养面积2000亩,形成言蹊花卉、翠京元等多个优质农业品牌,创成省级“味稻小镇”。坚持全域提升,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路径,成功打造24公里镇旅游环线一级5个镇级样板庄台、15个村级示范庄台和100个一般庄台,不断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坚持创新模式,不断优化基层治理。健全党建网格体系,实施网格党支部星级化管理。
12、孙阳,男,汉族,1986年9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华丰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该同志担任泰安镇华丰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花大气力推动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美丽乡村,先后流转2000亩土地引进国有公司,进行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创成国家森林乡村。用心呵护建设成果,形成生态文化。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打造文体活动广场,建设文化宣传阵地,鼓励和带动村民参加运动、健身、歌舞、读书、垂钓等活动。挖掘和宣传村民先进典型,褒扬好人好事,利用文体广场宣传历年来的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爱岗敬业、和谐家庭等先进模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Copyright © 2020-2022 上海鸿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14271号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指导方案;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并删除。